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原理
(一)物理处理技术
格栅与滤网过滤:在污水进入处理系统的前端设置格栅和滤网,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较大颗粒杂质,如固体残渣、玻璃碎片、纤维等,防止其对后续处理设备造成堵塞或损坏,保证处理流程的顺畅进行。
沉淀与气浮: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自然沉降到池底,从而实现固液分离。对于一些难以自然沉降的微小颗粒或乳化油类物质,可采用气浮法。气浮是通过向污水中注入微小气泡,使颗粒附着在气泡上,随气泡上浮至水面形成浮渣而去除。
(二)化学处理技术
酸碱中和:针对实验室污水中常含有的酸性或碱性物质,采用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处理。向酸性污水中加入碱性药剂(如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钙等),或向碱性污水中加入酸性药剂(如盐酸、硫酸等),调节污水的 pH 值至中性或接近中性范围,以满足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,并减少对环境的腐蚀性。
氧化还原反应: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。例如,对于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水,可通过加入还原剂(如硫化钠、铁粉等)将高价态的重金属离子还原为低价态,使其形成难溶性的沉淀而去除。对于有机污染物,可采用氧化剂(如臭氧、过氧化氢、高锰酸钾等)进行氧化分解,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、水等物质。
混凝沉淀:向污水中加入混凝剂(如聚合氯化铝、硫酸亚铁等),混凝剂在水中水解形成胶体,通过吸附、架桥等作用使污水中的微小颗粒和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体,然后通过沉淀或气浮的方式将絮体去除。混凝沉淀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、部分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,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。
(三)生物处理技术
好氧生物处理: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,利用好氧微生物(如细菌、真菌、原生动物等)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为二氧化碳、水和细胞物质等。常见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。活性污泥法是将空气或氧气通入污水中,使其中的微生物形成活性污泥絮体,通过活性污泥与污水的充分接触,实现有机污染物的降解。生物膜法则是使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,污水流经生物膜时,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附、分解。
厌氧生物处理: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条件下,厌氧微生物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甲烷、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少量的细胞物质。厌氧生物处理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,其具有能耗低、污泥产量少等优点。但厌氧处理后的出水通常还需要进一步的好氧处理,以确保水质达标。
(四)消毒处理技术
经过前面的物理、化学和生物处理后,污水中的大部分污染物已被去除,但仍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。消毒处理是实验室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,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、二氧化氯消毒、臭氧消毒等。紫外线消毒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破坏微生物的 DNA 结构,使其失去繁殖能力。二氧化氯和臭氧消毒则是通过强氧化性杀灭微生物,消毒效果显著,但需要注意控制投加量,避免残留消毒剂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。